最近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突然放出个大消息:普京通过他给特朗普带话,说只要乌克兰接受条件,俄罗斯以后再也不吞并乌克兰领土,也不进攻欧洲了。这消息一出来,国际舆论炸了锅,毕竟半年前美国还在咬牙切齿给乌克兰送武器,现在居然替俄罗斯传"不吞并"的承诺?这事得从泽连斯基的华盛顿之行说起,2025年8月,泽连斯基的专机刚落在华盛顿,特朗普团队就宣布要启动美欧乌三方会谈准备。特朗普本人更直接放话:"只要泽连斯基接受现实,冲突就能立刻结束。 "这话里透的味儿很明白:美国这次站俄罗斯这边了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说话的不是别人,是特朗普任命的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,这哥们儿和普京见过好几次面,算得上俄美之间的"中间人"。
威特科夫最近跟媒体唠嗑时,把话挑得更明:普京对特朗普"庄重承诺",只要乌克兰答应俄方条件,俄罗斯就通过立法保证"永不吞并乌克兰、不进攻欧洲"。 威特科夫还特意强调,这是"普京的重大让步""改变游戏规则"。可明眼人都知道,这"条件"哪是那么好接受的? 乌克兰要是认了,等于直接承认丢了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,泽连斯基的政治生涯怕是要就此画句号,他要是签了字,未来历史书里得写"那个亲手把国土送出去的总统"。
特朗普这波操作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。 要知道,2025年年初他刚上任那会儿,美国对乌克兰那叫一个"掏心掏肺":1月宣布追加30亿美元军援,2月又批准15亿的无人机和导弹,连拜登政府时期犹豫的对乌远程火箭炮都松了口。 可半年不到,政策来了个180度大转弯。 特朗普现在天天把"结束冲突"挂嘴边,甚至说"再打下去对美国没好处"。 有美国媒体翻旧账发现,特朗普团队内部早在3月份就开始讨论"和谈路线图",其中一条就是"默认俄在乌东实际控制线"。
泽连斯基现在压力山大。 他8月访美时本来想再要50亿军援,结果碰了一鼻子灰,白宫官员私下说"总统先生现在更关心怎么体面收场"。 更扎心的是,特朗普团队里的鹰派人物都在劝他"现实点":乌克兰现在战场形势根本占不到便宜,俄军已经控制了乌东90%的争议地区,再打下去只会损失更多人。 有乌克兰官员跟媒体吐槽:"我们现在连弹药都快不够用了,可美国只说要'接受现实',这现实到底是啥? "
美国媒体这时候突然跳出来说"最大赢家是中国",倒像是给这出戏加了段插曲。 《纽约时报》最近发了篇长文,列了三个理由:头一个是中国买的俄油没被美国加税。 特朗普上个月明确说:"中国买俄油是正常贸易,我们不搞额外制裁。 "要知道,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比去年同期涨了23%,按每桶80美元算,这省下来的关税可不是小数目。
第二个理由是中国在美俄博弈里"独善其身"。美俄现在为了和谈争得面红耳赤,欧洲国家像法国、德国天天开会协调立场,英国首相更是在布鲁塞尔拍桌子骂"美国甩锅",只有中国在旁边稳稳当当,既没跟着美国骂俄罗斯,也没掺和欧洲的争论。第三个理由最微妙:现在解决俄乌冲突的路子,跟中国之前说的"政治解决"几乎一模一样。 中国从2022年冲突爆发就呼吁"停火止战、对话谈判",现在特朗普团队也开始说"战争打不赢,只能谈",难怪《纽约时报》酸溜溜地说"事态发展好像一直在中国预料里"。
可中国真成了"赢家"吗? 实际情况是,中国压根儿没主动掺和这事儿。 外交部发言人最近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说:"中国始终是俄乌冲突的劝和促谈者,从未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,也没有从中渔利。 "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虽然同比增长18%,但主要增长点在农产品、机电产品这些民生领域,能源贸易占比和2023年差不多。中国从俄罗斯买的油,大部分都用于国内工业生产和民生需求,根本没多买多少。 更关键的是,中国在冲突期间的外交动作从来没"偏向"哪一边:既和乌克兰外长通过电话,也和俄罗斯总统会晤,还和欧盟协调了对俄制裁问题,这才是真正的"一碗水端平"。
美国为啥突然变卦?说到底还是拜登政府留下的烂摊子。 2023年拜登拍板给乌克兰送主战坦克、远程导弹的时候,怎么也没想到俄罗斯能把防线稳住。 现在美国国内反战情绪越来越高,共和党议员在国会骂"拜登把美国的钱往黑洞里扔",民主党内部也有人开始质疑"无限援助乌克兰到底值不值"。 特朗普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,把"快速结束冲突"当成竞选筹码,他在最近的竞选集会上喊:"我能在6个月内让美国士兵回家,拜登却要让战争打十年! "可明眼人都知道,特朗普所谓的"结束冲突",不过是让乌克兰承认现状,把烂摊子甩给欧洲。
欧洲现在更惨。 德国总理朔尔茨最近说:"我们为乌克兰花了1000亿欧元,可换来的是俄军更强的攻势。 "法国总统马克龙更头疼,他要平衡国内"亲乌派"和"反战派"的压力,上周刚宣布减少对乌防空导弹的供应。 波兰这些东欧国家更是急得跳脚,他们本来指望着乌克兰能拖住俄罗斯,现在看乌克兰快撑不住了,开始偷偷和美国谈"增加驻军"。 最讽刺的是,英国首相斯塔默上周在北约会议上说:"我们必须继续支持乌克兰",可转头就被媒体曝光,英国军方已经悄悄把原本要给乌克兰的100辆装甲车转卖给了沙特。
这场冲突打了三年,早就不是简单的俄乌对抗了。 它牵扯着美国大选、欧洲能源安全、全球粮食价格,甚至影响着联合国的权力格局。 现在美国突然要"和谈",俄罗斯顺势抛出"不吞并"的承诺,乌克兰被架在火上烤,表面看是特朗普在"做交易",实际上是大国博弈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。 至于中国,只不过是在这场乱局里,坚持做了自己该做的事:不拱火、不站队、不渔利。 毕竟,国际舞台上的"赢家",从来都不是靠别人的烂摊子吃饭的。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人人顺配资-短线炒股配资-配资在线炒股-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